首页 > 最新动态 > 《教育国际交流》| 梁伟 陈晓: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最新动态
《教育国际交流》| 梁伟 陈晓: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2024-10-265


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广西同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结合广西的区位优势,如何集聚资源,拓展渠道,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创新高地是当前广西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课题。


一、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的重要意义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要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在商贸、劳务、产业、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2023年4月,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通过部区共建、区域联动,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形成产教集聚融合新格局,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特色品牌,促进教育开放合作,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方案》为充分发挥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作用,做深做实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意义十分重大。按照《方案》要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创新高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二、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围绕“聚焦东盟,集聚资源,加快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高水平国际化建设思路,以“双高”专业群的国际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面向东盟交流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了一条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国际化办学之路。
(一)接轨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夯实对外合作基础
学校对接国际标准加强专业建设,积极开发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职业标准和教学资源,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双师队伍,为开展面向东盟的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夯实基础。
1.专业认证对接国际标准,提高国际合作办学能力
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开放化,而实施国际认证是专业建设走向国际化的必要基础和前提,同时参与专业国际认证也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国际专业标准的本土化,有助于制订既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又具备中国特色的专业建设标准。
学校聚焦建筑业发展前沿,创新产业链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专业国际化水平。以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两个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学校与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合作,通过了国际专业标准认证,达到英国资历框架和欧洲资历框架5级水平,为对外开放办学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2. 推进国际化能力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国际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是影响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主要因素。学校以两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引领,建立了“国家-省-校”三级培育体系,突出双语教学、国际教学资源开发、国际应用技术研究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打造了高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实施教师国际专家认证工作,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SEAMEO TED)联合开展东盟专家库专家认证,学校的10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获得SEAMEO TED官方聘书,成为东盟行业专家库成员,2名教师受聘成为UK NARIC中国专家资源库成员,3名教师受聘为专业国际评估认证整改专家组成员。
3.共建共享职业教育标准,提升职教出海办学水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院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积极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职业教育“走出去”,核心是职教标准“走出去”。
学校着重在两方面聚焦发力,提升职教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一是多方合作,共建职教标准。学校牵头开发老挝、斯里兰卡等国家职业标准共6个。校企协同以“中英双语视频慕课”形式建设了一系列建筑领域的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培训资源包、双语教材等国际化教学资源共27项,其中13项入选自治区级认定项目。二是多维探索,共享职教标准。学校与东盟国家高校、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多方合作,通过中国—东盟职教云平台对外开放教育资源,20门课程被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引进,《BIM应用技术》等课程获得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区域发展中心认证,并面向东盟区域推广。

▲ BIM技术课程获得SEAMEO TED认证


(二)搭建多元合作发展新平台,拓宽开放合作渠道
针对最初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广度、深度不足等问题,学校采用“校-企-校”“政-行-校” “校-行-企”等共建模式,搭建人文交流、产学研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等多元对外合作平台,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载体。
1.创建现代工匠学院,探索海外合作办学新模式
本着“构建产业、教育、智库三位一体融合平台,建成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创新高地,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特色品牌”这一目标,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指导意见》,以“校-企-校”共建模式,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联达科技有限公司、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共建了“中国—柬埔寨现代建筑工匠学院”,并获批自治区级首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立项。“现代工匠学院”是在境外设立的办学实体,开展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主的合作办学,通过共建职业教育标准,共享职业教育资源,共育高技能人才,推动产教集聚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组建国别研究平台,提质赋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
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深化新时代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下,受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的委托,学校牵头组建了“菲律宾职业教育研究所”,是广西面向东盟十国设立的10所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分中心之一的研究机构。通过建立高水平职教智库,聚集专业性研究团队,“政-行-校”联合面向菲律宾开展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政策研究,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提供决策咨询、推广和宣传等服务,并组织开展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学术、教学交流活动,为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提质赋能。
3.深化友城合作平台,拓展国际交流新渠道
友好城市是中国与国外地方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搭建好以友好城市为主要形式的城市交往合作平台也是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友城平台,服务广西职业教育“走出去”,学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于2022年1月共同发起成立广西国际友城职业教育联盟。联盟是由广西和国际友城的职业院校、教研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非法人代表的联合体,目前联盟成员涵盖11个国家15个友城和59家单位,“校-行-企”共建国际友城职业教育联盟。联盟坚持自愿、平等原则,秉持“开放包容、互利互补、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增进广西与国际友城职业院校、教研机构、社会组织间的互动与合作、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通过“友城+职业教育”平台的搭建,广西和国际友城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联合办学、学术交流、创新创业等方面将进一步拓展交流和务实合作。
4.搭建高水平活动交流平台,赢取对外开放合作先机
为充分发挥广西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开展职业教育全方位交流,搭建国际多边务实可持续的合作平台,提升建筑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交流影响力,2019-2023年,作为主会场单位,学校连续协办三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教育厅承办的每两年一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依托大会平台,学校与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一展一赛一论坛”系列活动。学校还连续协办两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住建厅承办的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中国—东盟建筑业暨高品质人居环境博览会等活动,搭建了一系列规格高、影响力大的对外交流平台,为学校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建设赢得了先机。
5.共建海外培训基地,打造国际合作前沿阵地
建立海外培训基地是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扎实推进和创新实践,学校打造了中国与东盟建筑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前沿阵地,面向东南亚地区开展更多技术服务,深化院校间合作,为教师成长和学生培养搭建了更宽广的平台,携手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学校与先后与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菲律宾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中国—东盟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柬埔寨基地、菲律宾基地),为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菲律宾理工大学师生及社会人员开展了24场专业培训。参培学员覆盖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以及冈比亚、肯尼亚等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 “中国—东盟人才培训基地”网络揭牌仪式现场


6.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产教协同对外合作
产学研平台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强国际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等积极作用。本着以“校-企-校”合作模式打造面向东盟“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思路,依托自治区级“广西绿色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项目,学校推动下属企业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在泰国设立分院,实现教随产出、产教协同。学校还与苏州大学合作共建国家非遗重点实验室项目“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南宁研究基地,依托“中国—柬埔寨现代建筑工匠学院”在柬埔寨共建“联合实验室东盟联络处”,开展面向东盟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建筑学国际教育合作。
7. 打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学习共享与成果互认
聚焦工业元宇宙、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发展,学校打造了集专业与课程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心、数字化融媒体教材资源中心于一体的中国—东盟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同时,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资历框架体系建设,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探索建立广西与东盟国家高校间课程互认、学分互认、职业资格互认机制。结合以上举措,学校持续发力丰富平台数字资源,建设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中文+职业技能”项目资源库、“英语+”和“东盟国家语种+”优质课程、优质教材、培训资源包,开展面向东盟线上线下教学。
(三)丰富交流合作形式,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品牌
针对国际交流实际成果和推广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学校积极开拓,通过丰富交流合作形式,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国际交流合作品牌活动。
1.以“国际青年说”打造中外人文交流品牌活动
本着关注中国—东盟国家青年的成长成才需求,积极创造国际青年交流平台的理念,自2022年起,学校借助广西国际友城职业教育联盟平台,连续三年牵头举办“国际青年说”活动。在活动中,由国际友好城市的各国青年学生代表以PPT、微视频、民族歌舞等形式,通过在线交流,展示推介各自国家的民族文化、和身边平常之事,共享青年视角,交流青年思想。大家在互学互鉴中深化友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长,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2. 以“工作坊”形式打造系列主题品牌培训
“工作坊”新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对外培训实效以及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学校以“工作坊”的形式面向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聚焦“中国建筑前沿技术”的系列职业技术培训,共举办了BIM应用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实践、园林设计技术、城市处理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等5个主题专项培训,参训学员达3600多人次,全程参与培训的学员获得了本校和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共同颁发的培训结业证书。学员们在各种主题的工作坊中,可以参与话题互动、共同思考、调查研究、提出方案,并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3.以“国际职业师资训练营”打造国际师资交流品牌活动
以提升中外双方教师全球化视野,增强相互理解,建立深度合作,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学校面向东盟每年定期开展“国际职业师资训练营”活动,邀请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冈比亚的高校教师参加。训练营中学员们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践观摩、同上一节课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共建职业教育标准,共享职业教育资源,共育土建类高技能人才,共同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三、结语

通过搭建多元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多形式交流活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建设与东盟职业教育互认机制、互惠共赢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学校将继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合作办学模式,将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为中国“职教出海”作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系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主研究项目专业领域主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市政工程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ZH2021060101)成果。


(作者:梁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陈晓,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 本文刊登于《教育国际交流》2024年第5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编辑:卜焕芳
  微信排版:袁月





往期文章:

《教育国际交流》| 埃及与中国科教合作的历史及展望——访埃及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部长穆罕默德 · 艾曼 · 阿舒尔

《教育国际交流》| 孟繁增: “校校企”合作培养“一带一路” 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国际交流》| Nariman Farvardin:适应时代新要求,为学生成长赋新能

《教育国际交流》| 祖力亚提·司马义: 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质增效 不断谱写新疆教育对外开放新篇章

《教育国际交流》| 建设全球科研与合作桥梁 共促国际交流与创新发展——访施普林格 · 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

《教育国际交流》| 王定华: 创新汇聚世界一流资源 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教育国际交流》| 黄宝印 黄海刚: 深入研究重大课题,助力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设

《教育国际交流》| 周洪宇:中国成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推进策略

《教育国际交流》| 范金凤 丁笑炯:韩国人口危机下的教育应对措施

《教育国际交流》| 万健:坚持“双向奔赴” 助力中国航海职业教育伴企同行

《教育国际交流》| 建设数智时代的研究型博雅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教授专访

《教育国际交流》| Ben Sowter等,QS学术顾问团队: QS 2025世界大学排名解析——聚焦中国

《教育国际交流》| 彭斌柏: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实践与探索

《教育国际交流》| 杨湘伶 曾圣洁: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提升中非职教合作水平

《教育国际交流》| 焦胜军 郝付军 邵健:紧跟铁路教随产出   伴随中企职教出海——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国际交流》| Diarmuid Hegarty: 中国与格里菲斯学院学术合作二十五周年回顾

《教育国际交流》| 疫情后国际比较教育视角下的中国出国留学趋势 | 任蕾

《教育国际交流》| 开放合作   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 | 王树声

《教育国际交流》| 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设中的独特担当 | 席酉民

《教育国际交流》| 扎实推动民间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 刘利民

《教育国际交流》|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何为? | 王殿军

《教育国际交流》| 职教出海传播中国方案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谢永华

《教育国际交流》| 以职业技术教育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加拿大应用技术与职业学院协会(CICan)的实践与思考 Alain Roy

《教育国际交流》| 国际特色课程的中国底色和世界格局 | 张修明 刘晓华

《教育国际交流》| 迎接变革,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 Robert O. Davies

《教育国际交流》| 主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大局 奋力打造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地 | 舒培冬

《教育国际交流》| 笑的艺术:相声的幽默之道 | David Moser

《教育国际交流》| 以高水平国际化办学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任少波

《教育国际交流》| 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助力建成教育强国 | 王定华

《教育国际交流》| 中加高职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障机制 | Colleges and Institutes Canada

《教育国际交流》| 打造教育特色,培养创新人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办学实践 | 林丹明 裔传萍

《教育国际交流》| 未来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双碳”战略下的高等教育发展 薛其坤

《教育国际交流》| 追求卓越,为数字化转型贡献高等教育力量 | 尤政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点击“来稿摘编”。


欢迎投稿、订阅杂志!


扫一扫,订阅杂志





《教育国际交流》双月刊

CN 10-1836/G4

ISSN 2097-2377

邮发代号:82-522

投稿邮箱|editor@ceaie.edu.cn

订阅邮箱|dingyue@ceaie.edu.cn

广告邮箱|ad@ceaie.edu.cn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