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原会长柳斌:坚守使命,砥砺前行
2024-10-1529
【编者按】原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六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原会长柳斌同志,因病于10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柳斌同志在教育领域贡献卓著,在担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期间,凭借其卓越的领导力与远见卓识,积极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外教育资源共享,为中国教育走上世界舞台构筑坚实根基。
为深切缅怀柳斌会长的非凡贡献,本公众号特精选他在《国际教育交流》(当时交流协会会刊)上发表的重要文章,以飨读者。这些文章反映了柳斌会长对于交流协会发展的深邃思考与独特见解,至今仍对交流协会乃至教育界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激励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交流协会成立40 年了,我和同志们一起相处了11 年。我非常热爱我们的交流协会,非常热爱交流协会的历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非常热爱交流协会的每一位同志、每一位干部。前不久美国人在一篇文章中探讨中国最厉害的东西是什么,中国最好最值得学习的东西是什么,是科技、经济、贸易、军事?中国最厉害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基础教育。解放前, 中国有80% 的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年轻人文盲率达15% 以上。1985 年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4.3 年,现在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0.7 年。这是了不起的成绩。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各方面努力的成果,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是我们普及了义务教育,为各行各业、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中国之所以能够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最根本的基础。基础教育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读、写、算的问题。学习能力的基础就是读、写、算。一个人有了读、写、算的能力,就具备了学习能力。当14 亿人口都有读、写、算能力的时候,我们的国力不强大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中国能够在几十年间以这么快的速度发展。根基是每个人都有学习能力,都有读、写、算的能力,所以我们讲素质就是讲这个素质,另外还要加上道德素质,比如温良恭俭让。情系华夏桃李,眼观世界风云。现在有很多任务、很多工作要做,交流协会的任务就是教育交流和合作。教育交流和合作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了完成这两个重大的任务,希望交流协会的同志们继续努力,为我们的事业继续奋斗。来源:《国际教育交流》(交流协会会刊)2021年第3期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