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教育国际交流》| 王旭等:国际邮政数智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最新动态
《教育国际交流》| 王旭等:国际邮政数智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5-11-126

摘    要:国际邮政数智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服务“一带一路”数智化邮政人才培养为核心(一核),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同(三体),实现国际合作与国家战略、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紧密衔接(三衔),以及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融会贯通(三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亚太邮联等国际组织平台,开展教育援助、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成功实现优质课程与标准走出去,为亚太、中亚及港澳地区培养了众多高技能人才,有效推动了国际邮政行业数智化转型与中外产能合作,为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国际邮政;数智化人才;国际产能合作;业技融合



邮政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先导性产业,在深化“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与助力大国外交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邮政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对人才的数字化素养和智能化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邮政行业办学院校,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和教育强国战略,积极发挥在职培训与学历教育双优势,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依托国际邮政组织合作框架,与亚太地区、港澳地区、中亚地区邮政机构建立广泛合作,紧密围绕全球邮政行业数智化发展新趋势,打造了丰富多元的中外合作项目,推动立体化优质教学资源走出去,开展了深层次的中外人文交流,形成了“一核三体 三衔三融”的国际邮政人才培养特色模式,为国际邮政行业培养了大量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一、“一核”引领,以教育援助纾解区域人才发展之困

学校以“一带一路”数智化邮政人才培养作为国际化战略的核心,依托亚洲—太平洋邮政联盟(下称“亚太邮联”)国际合作框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组织开展培训合作与教育援助,将数智化知识与技能融入教育合作,助力国际邮政行业数智化转型与数智技能人才培养。

1.以亚太邮联培训规划为牵引,打造行业数智化精品培训项目

学校自2018年与亚太邮联达成战略合作以来,持续跟踪亚太邮政行业发展需求,敏锐捕捉全球邮政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趋势,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与双语师资储备,与亚太邮联积极沟通合作意向,遴选合作项目,组织课程开发,打造了“邮政行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投递与处理”“数字驱动战略”等10余个精品培训项目及海外研学项目,不仅涵盖了传统邮政业务的优化升级,更聚焦于数字、智能技术在邮政领域的应用实践,如大数据分析助力邮政精准营销、人工智能驱动供应链创新等前沿内容。学校先后派出教学师资20余人次,研发国际化培训课程50余门,为亚太地区30多个国家培养了300多名国际邮政人才,获得亚太邮联与培训学员一致好评,“中国—亚太邮联邮政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获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


▲ 亚太邮联海外研学班学员参观中邮科技智能分拣设备


2.以吉尔吉斯邮政转型需求为目标,研发数智化提质培训课程

在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邮政合作备忘录框架下,学校与吉尔吉斯邮政建立了在职员工培训与订单人才培养合作。针对吉尔吉斯邮政数智化升级与国际化拓展需求,学校为吉尔吉斯邮政量身定制了“提质发展培训项目”,策划设计了邮政组织数字化管理、跨境电商数据化运营、国际智能多式联运等6门“中文+职业技能”课程。这些课程紧密结合吉尔吉斯邮政实际业务场景,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方式,帮助吉尔吉斯邮政员工快速掌握数智化技术在邮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为吉尔吉斯邮政提高组织效能、增强能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吉尔吉斯邮政对该项目高度认可,并邀请学校联合吉尔吉斯当地高校开展“校—企—校”境外联合办学。通过引进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核心课程资源,吉尔吉斯邮政培养了一批本土化、订单式技术技能人才,缓解了吉尔吉斯邮政员工老龄化、技能短缺等发展难题,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3.以三地邮政峰会精神为指引,深化港澳邮政培训交流

学校作为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的支持下,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落实内地与港澳邮政高峰会议精神,助力三地邮政协同发展。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赴澳门授课,为澳门邮政员工开展“邮政发展与业务创新”专题培训,讲授了邮政数字战略规划、寄递业务数字化改革、电子商务发展新路径等7门定制化课程,并针对澳门邮政数智化转型、流程优化、服务升级等需求提出发展建议,助力澳门邮政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双提升。为提升香港邮政团队来校学习交流成效,学校设计安排了“业务专题讲座+现场体验教学+城市文化体验”等交流活动,展示了中国邮政现代化营业网点、数智化业务流程等发展成果,推动了两地邮政共谋发展、凝聚共识。通过为澳门邮政“送教上门”,将香港邮政学员“请进校门”,学校与港澳合作打造了“双向奔赴”的三地邮政培训合作模式,为港澳邮政培养了38名管理技术人才,获得港澳邮政高度评价。


二、“三体”协同,以资源共享汇聚国际产能合作之力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指导、学校实施”的协同联动机制,学校打造了区域共享的数智化教学资源,带动了中国先进产能与国外产能的供需对接,促成了中国邮政智慧物流设备出口等中外产能合作项目。

1.借力国际政府组织,拓展国际职教朋友圈

亚太邮联作为政府间国际邮政组织,搭建了亚太各国邮政的交流平台,为学校拓展国际合作、推动教育资源走出去提供了国际渠道。亚太邮联每年都会邀请学校共同策划培训项目、承担培训授课任务、参加亚太邮联技术创新展示会和亚太邮政业务论坛。通过这些优质平台学校与泰国、印度、缅甸等30多个亚太国家邮政建立友好往来与业务交流,推动了学校教学标准与教育资源在亚太地区的推广辐射,提升了学校在亚太地区邮政职教的影响力。

2.跟随央企“走出去”战略,赋能中外邮政产能合作

中国邮政落实央企“走出去”战略,通过与国外邮政开展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等领域合作,带动了沿线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合作,同时积极发挥国际组织履职优势,为学校争取合作资源,拓展国际合作。学校利用承办亚太邮联海外研学班、香港邮政来华交流学习团等契机,组织国际邮政学员到中国邮政智能分拣中心、数智化邮政网点、大型邮件转运中心等现代化设施参观体验,宣传推广中国邮政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创新的业务流程以及高效的管理经验,以职教力量推动中国邮政技术、设备“走出去”。同时,在与国、境外邮政企业的合作交流中,注重研究各国、各地区邮政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如吉尔吉斯邮政员工老龄化、澳门邮政数字化水平低、斯里兰卡邮政传统业务转型难等现实需求,结合中国邮政的智慧经验为合作对象匹配解决方案,促成了中国邮政智慧物流设备与环保包装箱的海外出口。

3.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供给数智化教学资源

学校依托亚太邮联国际合作框架,面向亚太、中亚、港澳等地区积极布局职教合作网络,充分发挥中国邮政网络学院远程录播平台、智邮众创空间智能分拣实训室、AR/VR教学设备、虚拟仿真实验室、直播电商产业学院等数字化教学设备与平台,打造了立体化、定制化的国际教学资源。为亚太邮联设计了电子商务、数字化转型、邮政直播电商等行业前沿领域的教学资源,助力亚太地区邮政行业共建共享;为吉尔吉斯邮政研发了组织管理、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提升能力建设的“中文+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助力吉尔吉斯邮政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为港澳邮政定制了普遍服务、战略规划、管理创新等区域协同的发展创新课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邮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已成为“一带一路”邮政行业不可或缺的职教先锋力量,成功入选“2024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指数星级院校”。



三、“三衔”紧扣,以产教融合增强行业协同发展之势

学校围绕大国外交战略拓展国际合作需求,谋划合作布局,搭建合作平台。一是将职业教育国际化融入产业发展,开发合作项目与教学资源紧贴行业数智化发展趋势,增强国际人才培养适配度。二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国际学员数智化业务素质与岗位技能,提升解决职场问题的综合能力。

1.国际合作需求与大国外交战略衔接

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大国外交战略和国家发展大局,分区域谋划布局,搭建了与亚太邮联、吉尔吉斯邮政、港澳邮政的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的职教路桥,重点开展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数字邮政网络搭建、数智技术应用创新等领域的职教合作,为国际邮政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2.职业教育国际化与产业发展衔接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行业办学特色优势,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聚焦全球邮政数智化转型趋势谋划培训合作与资源输出,开发了邮政业务数字化创新、企业管理数智化提效、跨境物流多元化发展等国际化教学资源,开拓了国际学员的数智化知识与技能,为国外邮政改革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

为提升行业发展协同质效,学校充分整合电子商务、邮政快递智能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优势专业的理论教学成果与行业创新案例,组织骨干双语师资团队策划打磨优质课程,为国外学员提供最前沿的行业洞察与趋势分析。为增强国外学员观感体验,积极整合校企合作资源,学校开发了智邮众创空间、智能邮政网点、智慧物流分拣中心、自动化邮件转运中心等现场教学资源,通过真实的感官体验、交互的实践操作和即时的评价反馈,提升了学习效果和培训质量。


四、“三融”贯通,以业技融合共塑邮政特色职教之韵

学校策划设计的国际培训项目,注重体现知识融合、技能融汇、人文融通,打造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与“集中学、现场看”的教学模式,塑造了具有鲜明数智化特色的邮政职业教育品牌。

1.通过知识融合构建数智化知识网络

在培训合作项目中,学校注重将数字战略、业务发展、技术创新、智慧运营等邮政全领域知识相融合,构建跨学科的数智化知识网络,从战略层面数字化布局,到业务流程智慧升级,再到技术设备创新应用,多视角启发各国邮政改革的创新思路。如将邮政网络规划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让学员了解如何利用数据分析优化邮政网点布局;将邮政物流配送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探讨智能配送路线规划与无人配送技术应用,使学员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理解数字化、智能化在邮政行业的全方位应用。

2.通过技能融汇培养数智化业务技能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综合培养学员的数智化业务技能:组织国际学员到中国邮政智慧营业厅现场教学,通过自助服务终端体验智能寄件、智能取件、智能查询等功能;组织学员参观智能分拣中心,现场演示自动化分拣设备与智能仓储系统的协同工作,让学员直观感受智慧科技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效率提升与服务升级;安排学员体验虚拟现实开发平台,模拟体验快递物流生产作业、快递包裹分拣操作、大型计算机拆装等业务流程,让学员在真实与虚拟场景中提升数智化业务技能。

3.通过人文融通展示数智化发展成果

学校为国际学员组织了河北省博物院、雄安新区等文化类体验活动,旨在促进中外人文融通,既让他们充分感受了中华历史文化的数字观览体验,也展示了中国智慧城市的未来设计,增进了国外学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认同,拉近了中外邮政人员的情感联系。

学校基于“一核三体 三衔三融”实施的国际邮政人才培养实践,紧扣全球邮政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时代主题,通过教育援助、资源共享、产教融合、业技融合等策略,有效推动了国际邮政人才培养与中外产能合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办学影响力,更为国际邮政行业培养了大量数智化技能人才,也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国际邮政数智化领域的职教合作,持续赋能“一带一路”邮政数智人才培养,推动“一带一路”邮政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王旭,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部高级工程师;高秀敏,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部主任;赵素娟,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部副教授;孙连悦,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部讲师;田晓萌,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部助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河北‘双高’院校国际化品牌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ZJIGGA38)的成果之一。



  ■ 本文刊登于《教育国际交流》2025年第5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编辑:卜焕芳
  微信排版:袁月





往期文章:

《教育国际交流》| 盖 · 麦克莱恩 · 罗杰斯:人工智能会让大学教授成为过去式吗?

《教育国际交流》| 与时代同行,助力提升中国科研成果影响力——专访威立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张莫依

《教育国际交流》| 孟繁华:信息、知识和智慧——教师教育的关键词

《教育国际交流》| 吉坎比 · 齐普拉 · 卡维拉:肯尼亚STEM教师教育: 政策、挑战及展望

《教育国际交流》| 张民选 宋佳 胡奇:推动中非STEM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点击“来稿摘编”。



欢迎投稿、订阅杂志!


扫一扫以上二维码

订阅2026年《教育国际交流》期刊





《教育国际交流》双月刊

CN 10-1836/G4

ISSN 2097-2377

邮发代号:82-522

投稿邮箱|editor@ceaie.edu.cn

订阅邮箱|dingyue@ceaie.edu.cn

广告邮箱|ad@ceaie.edu.cn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