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技术技能人才的多元需求,通过建设“深圳数字工坊”,融合数字技术与新能源汽车实践教学,创新“虚实结合、项目驱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涵盖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英文版课程、教材及装备,推动中国职教标准海外落地;开设全球胜任力赋能训练营,提升师生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全球市场、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式创新型人才,构建“标准引领、教随产出、协同出海”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生态。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职教标准;产教融合;协同出海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与技术人才需求现状
在全球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正成为驱动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引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构建起覆盖从上游矿物原料加工、中游动力电池制造到下游整车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在各环节均形成显著的全球竞争优势。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全球超过 50% 的电池原材料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截至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 3000万辆,连续两年稳居全球第一。在全球化战略推进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确立国际竞争优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量突破585.9万辆,同比增长 19.3%。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海外快速发展,对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而目前国内与国外院校在人才供给方面存在较大缺口;新能源汽车出海企业在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急需构建“全球化布局+本土化运营”的人才体系,这对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职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二、建设深圳数字工坊,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深职大以中资企业海外人才需求为导向,在海外发起成立了14个“深圳数字工坊”。数字工坊由深职大、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海外知名院校共同建设,引入头部企业设备、技术标准和真实生产项目,整合海内外、校内外相关教学资源,开发专业群核心课程,同时联合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为海外数字工坊的运行提供强大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共同构建“标准引领、教随产出、协同出海” 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生态。首先,在数字工坊国际化教学方面,采用“项目制学习”模式,国际学生在工坊内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由企业导师和境内外院校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岗位场景。其次,在数字工坊运营方面,设立“创新项目孵化器”,支持国际学生创业团队开发新能源汽车创新创意产品,通过数字工坊、国际产业学院、国际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培育和推动学生作品的市场转化,实现了教学与产业的有机结合。第三,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境外培训、技术成果转化等方式,在泰国、巴西、秘鲁等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应用,联合比亚迪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特色培训项目,打造数字技术国际实践基地,提升海外学员数字技能与素养,满足不同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构建基地、专业、师资、认证、输出五位一体国际合作新范式。
2024年10月31日,深职大与泰国东方技术学院为“深圳数字工坊”揭牌,双方达成了“深圳数字工坊”在泰国东方技术学院的落地方案,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以及海外企业实习等多元化模式,为中泰两国打造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双方共同参与比亚迪泰国新能源汽车培训中心5项实践项目,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专业课程共建项目,共同开发 12门国际化课程。通过与泰国高校共建数字工坊,开发并实施跨境课程教学,学校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理念传播到海外,同时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024年深职大面向全泰职业院校开展3期新能源汽车师资培训,受到泰国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好评。深职大出海团队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数字技术职教示范课程,已完成开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化教席职教英文版核心线上课程。相关成果被收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案例,在160个国家260个职教机构推广。
▲ 深职大在泰国设立深圳数字工坊
三、开发优质国际课程教材装备,分享中国职教标准
据企业及院校调研数据分析,东南亚、中东非、南美等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而这些国家的职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大多以传统燃油车为授课内容,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训条件基础薄弱,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教学装备与资源仍然停留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海外拓展迫切需要配套的最新教学装备、资源、方法。深职大在2022年1月组建了包含装备研制、资源开发、技术转化等核心要素的“教随产出”出海团队,由汽车学院8名专业骨干教师作为核心成员,依据学校产教融合“九个共同”模式中的“共同走出去”,联合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启动了海外人才供应链的建设。
为了迅速解决海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深职大出海团队老师们凭借在汽车职业教育20年的专业沉淀与积累,找到突破口,攻坚克难,开发了适合海外人才培养的新能源汽车装备并且建设了海量的英文版虚拟实训教学资源,涉及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系统,涵盖保养、维修两大业务,培养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海外院校从传统车检修转型为新能源汽车检修。与此同时,出海团队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三高三难”问题,即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深职大将自身已具备成熟实践经验和良好训练效果的资源与装备“送”到海外,让海外相关人才培养少走弯路。2024年6月开始,深职大组织教师在线上开展对泰国东方技术学院教师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基本理论,设备原理,教学方法的培训。同时组织教师前往泰国进行线下指导,不仅向泰国的教师同行们传授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的使用方法,新能源汽车实训教学方法,准确传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理念和文化内涵,还根据泰国的具体情况编写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方案。目前,深职大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已经大量应用于东南亚、中东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培训。
▲ 开展泰国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师资培训
同时,深职大构建了国际智能新能源汽车培训资源平台,引入智能制造领域国际先进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组织翻译和改编适合海外本土的教学资源,支撑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售后技术服务两个体系。根据比亚迪在国内的培训资源(教材、培训手册、视频、PPT、动画、虚拟资源等),积极开发国际培训资源,编译了英语、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教学资源,并统一了资源的存放与对外网络接口,做到有效、安全、共享。依据比亚迪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核标准,开发英文版操作规范、理论题库、实操题库,将中国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内容纳入海外培训课程体系中。截至2025年4月,已开发了8门国际水准的专业和培训课程,将优秀和成熟的专业和培训课程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售后服务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中资企业对海外本土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深职大出海团队目前正集聚企业技术资源与典型生产案例,建设集先进的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理念、经验、技术、标准为一体,服务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资企业员工技术技能培训,推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具有普适性、聚合力的国际职业教育公共产品,分享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课程标准、教材标准与装备标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教育标准走向世界,提升国际认知度,促进国际互认体系的构建。目前已联合比亚迪推进与泰国、阿联酋、秘鲁等国家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应用与社会服务,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群的国际影响力。
四、开设全球胜任力赋能训练营,提升教师与学生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
深职大通过国际化师资培养、海外训练营、国际竞赛等路径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国际胜任力,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需求、技术标准、法规和文化差异,能够在国际项目合作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成员顺畅沟通、协同工作,在国际汽车行业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2023-2025年,汽车学院开展了国际师资交流项目5项,选派优秀教师赴境外培训20人次,组织面向泰国、巴林等“一带一路”国家教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项目,提升海外院校新能源汽车师资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为适应比亚迪海外业务拓展的人才需求,学校联合行业企业开展了两期“全球胜任力赋能训练营”“新能源汽车海外训练营”,企业提供108个海外事业部的岗位,涵盖欧洲、南美、中东非洲、东南亚、北美海外事业部,通过产教协同培养模式,两期训练营共82名学生参加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深度实训项目。同时,学院开展新能源汽车专业群核心课程双语教学试点,后升级为全英文授课课程,开发相应的课件、动画、微课、虚拟仿真资源库,英文版优质教学资源达到1200个,将5门课程打造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课程。
近年来,汽车学院在国际竞赛中累计获得国际竞赛金奖6项。2022年出海团队教师指导组建了由深职大和莫斯科大学组成的中外“1+1”手拉手联队,参加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汽车技术赛项,出海团队指导的中外联队勇夺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冠军赛银牌。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深职大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3名国际学生携手,在国际组总决赛中斩获金奖,另外4个参赛团队获得了国内组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学院还积极组织师生参加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金奖1项。通过高水平国际竞赛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同台竞技,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国际视野,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同时全面展示了中国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和风采。
五、结语
深职大通过与新能源汽车出海企业共建海外数字工坊,探索并创新国际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以国际新能源汽车培训平台为载体,构建国际专业教学标准、国际数字化实践标准、国际师资培训标准、国际职业技能评价与认证标准、国际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国际人才培养新生态,集先进的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理念、模式、方法、技术、标准于一体,与行业企业、海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打造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开展国际创新人才培养与全球胜任力提升,积极推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汽车专业群的国际竞争力,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教育领域向国际教育界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分享“中国模式”。
(作者:崔宏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副院长、教授;董铸荣,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教授;王冰峰,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梁松峰,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专业主任、副教授;李占玉,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教师、副教授)
■ 本文刊登于《教育国际交流》2025年第4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文章:
《教育国际交流》| 崔华楠:“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路径
《教育国际交流》| 谢永华:职教国际化:以产教融合之钥开全球协同之门
《教育国际交流》| 林宇:浅析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趋势与策略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点击“来稿摘编”。
欢迎投稿、订阅杂志!
扫一扫以上二维码
订阅2025年《教育国际交流》期刊
《教育国际交流》双月刊
CN 10-1836/G4
ISSN 2097-2377
邮发代号:82-522
投稿邮箱|editor@ceaie.edu.cn
订阅邮箱|dingyue@ceaie.edu.cn
广告邮箱|ad@ceai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