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创新、协作与文明互鉴|记第三届AFS STEM国际学术营中国营
最新动态
创新、协作与文明互鉴|记第三届AFS STEM国际学术营中国营
2025-08-121

7月8日至8月4日,来自中国、阿塞拜疆、巴西、埃及、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南非、西班牙、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英国和美国的108位优秀中学生齐聚中国,以“携手创变,绿色未来”为主题,先后在上海、宁波和北京展开了一场关于“创新、协作与文明互鉴”的深度对话。


创新实践:当青年智慧遇见城市难题

在上海与宁波的深度交流中,来自14国的108位中学生展现了令人惊艳的创新力:他们融合STEM学科专长与跨文化视角,在短短三周时间内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实操性的"未来城市提案"。这些方案不仅体现了Z世代的全球视野,更彰显了人工智能时代青年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M赋能:水资源保护——开发智能监测系统,结合卫星遥感与地面传感器构建"城市水脉地图";食品安全——提出区块链溯源方案,从田间到餐桌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能源革命——设计社区级微电网,整合太阳能瓦片与电动车储能系统。AI驱动:技术成为解决方案的催化剂——用机器学习优化垃圾分类,准确率提升至92%;建立太阳能逆向售货机回收饮料瓶;开发城市热岛效应预测模型,为绿化布局提供数据支撑;创建交通流量模拟系统,测试共享出行方案可行性……这些Z世代的创新者们正在用行动证明: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交汇中,青年一代正在探索并塑造通往可持续未来的创新路径。


跨国协作:当文化差异成为创新催化剂

“我觉得跨文化合作最大的挑战,是团队协作方式的不同。我们中国学生习惯先集体讨论、再分工合作,但外国队友们更习惯自己独立先干起来。刚开始节奏对不上,效率就有点受影响——比如搭那个意面塔模型的时候,我们想先一起画草图,但他们更倾向于各自先出方案。不过,这反而成为了互相学习的机会:我们学会了给对方留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也慢慢体会到大家一起头脑风暴的妙处。最后,我们摸索出了一个“先各自思考、再汇总优化”的模式,这样既保留了个人的创意,又能发挥团队的力量。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差异不是障碍,反而是共同成长的养分。”

—— 姜牧然同学(中国)


这场跨越国界的协作实践,犹如一面棱镜,将单一的文化视角折射出绚丽多彩的创新光谱。当中国学生的集体智慧与国际队友的独立思考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意面塔模型的成功搭建,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协作范式。这些年轻人在磨合中领悟的真谛——尊重差异、取长补短、协同创新,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生动的注脚。正如姜牧然同学所言,差异不是鸿沟,而是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不是终点,而是创新旅程的起点。这段经历所孕育的包容与智慧,将随着这些青年使者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


文明互鉴:东西相遇,绽放多元之美

“这次学术营点燃了我对文化研究与STEM交叉领域的浓厚兴趣。尤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亲眼见证了中国如何巧妙地将古老的文化传统与习俗,无缝融入现代日常生活的脉络之中;同时,我也深入了解到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远见卓识,特别是2035年的宏伟规划——致力于在农业、能源以及碳排放等关键领域,构筑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中国。我认为,此番来到中国,与来自五洲四海的朋友们深入交流,从热情奔放的巴西,到浪漫多彩的西班牙,再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这些交流机会,于我而言,皆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经历,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全球视野。”

—— Chikanma Ireoluwawamiri Okoisor

(美国)


历经28天的AFS STEM国际学术营-中国营在北京收官。这些年轻的使者们,正在用跨文化的视角重新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中轴线所承载的"天人合一"哲学到多瑙河畔的建筑瑰宝,从东方明珠的摩登光影到纽约中央公园的城市绿洲,从天一阁的千年书香到大英图书馆的浩瀚典藏,从里约热内卢的山海交响到开罗金字塔的历史回响……在这场跨越语言、文化与地理边界的对话中,各国青年以开放的心态与探索的热情,共同描绘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图景。这或许就是青年交流最动人的价值:让创新可复制,让协作可持续,让美美与共的和平愿景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谨以感谢

北京市

故宫博物院

清华大学


上海市

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合作交流中心


浙江省宁波市

宁波市教育局

宁波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宁波诺丁汉大学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宁波市第二中学

宁波外国语学校


所有为本届学术营做出贡献的老师、同学、志愿者和接待家庭!


(AFS项目全国管理办公室供稿)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