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4月25—27日,首届“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讨暨中外千校携手项目交流活动”在江西九江举行。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安延、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韩春勇、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杜少华出席活动并致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综合处处长陈文涛作主旨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熊璋教授作主旨演讲。本次活动由我会与九江市教育局共同主办,来自全国教育行政部门、“千校携手”项目学校代表200余人参加活动。
安延副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科技支撑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两项重要内涵,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必须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科学教育领域重点发力,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借鉴国际经验,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协同发展,推动基础教育充分发挥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基点作用。
在主旨报告环节,陈文涛处长强调,要重点抓住三个方面做好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一是深刻理解把握总书记强调的“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找准定位,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二是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不断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三是优化政策保障和服务支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同各地各校一起开展好相关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
在主旨演讲和专家讲座环节,熊璋教授以“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为题,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我国教育全国战略,以及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三个方面,全面解析了如何开拓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局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丁峻峰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蔡苏副教授分别以“人工智能时代,面向未来的设计驱动STEM教育”和“增强现实(AR)赋能智慧课堂”为题,通过大量实践案例,向参会代表展示了设计驱动STEM教育的新模式,以及如何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创新课堂科学教育。
交流活动分别设“中外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和“提升基础教育工作者国际素养,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两个平行圆桌交流,相关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专家、地方教育局代表、中小学校长等分别就基础教育国别特色和中外科学教育展开讨论。
本次交流活动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和“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基础教育国际交流扩面提质的总体要求,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国际交流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共同研讨发展路径和创新举措。活动围绕人工智能和STEM教育领域,旨在通过专家讲座和案例分享,创新中外青少年交流机制,推动中外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走深走实。
(基础教育合作部供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