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交流》| 用语言打开交流的大门——量子基金联合创始人吉姆·罗杰斯专访
2025-03-281

编者按:吉姆 · 罗杰斯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投资家,他于1970年创立了量子基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沃伦 · 巴菲特先生、乔治 · 索罗斯先生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投资人。他还是一名学者、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担任金融学教授。罗杰斯先生还因另外两个身份而被中国人广为熟知: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骑摩托车环游中国的中国通、两个“中文八级”女儿的父亲。罗杰斯先生一直对中国教育尤其是中文学习在青少年国际交流及国际理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保持密切关注。近日,本刊编辑部对罗杰斯先生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罗杰斯先生分享了他在中国的投资经历、对教育国际合作以及中外青少年交流的看法,结合对其女儿提出的21条成长法则,也对中国孩子提出了相同的期望。相信他的独到见解与非凡智慧,一定能为国内外广大读者带来全新思考与深刻启发。
▲ 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 · 罗杰斯先生
《教育国际交流》:罗杰斯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教育国际交流》的专访。一直以来,您作为传奇的投资家享誉全球,同时您还因对中国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关注而为中国民众所熟知。2016年,您对国棠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进行了投资,首次成为一家中国文化教育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也是您个人投资史上首次投资一个尚未上市的公司。这次投资带来了哪些回报?从一位投资家的视角看,您认为投资教育和投资其他领域有何异同?吉姆 · 罗杰斯:各位《教育国际交流》的读者大家好!很高兴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见面。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止一个人问过我。对于我个人而言,对国棠公司的投资不仅是一项财务投资,更是对这个行业和创始人的投资。我和该公司创始人恬恬女士在2012年就认识了,当时还没有国棠公司,她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公司,从2009年开始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举办一个非常棒的活动:“GoodTalk(地球村)国际青少年双语演讲大会”。我和创始人恬恬女士在聊这个活动的时候,她说的一段话非常打动我:“学习语言,学习第二语言是全世界的青少年都会去做的一件事。而学习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国际理解······我很希望有一天这个演讲活动可以做到全世界,我的私心是希望全世界的学生都把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国学生‘国际化’,世界学生‘中国话’”。而我一直以来的想法都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应该学习中文,通过学习语言去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去看过往的积淀与未来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个非常有发展远景的活动。当然,我也考核了创始人恬恬女士,我在她身上看见了充沛的精力、新鲜的创意、强大的抗压能力、持续的定力,我认为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者。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投资。我的大女儿Happy那时刚刚9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有幸参加到这个活动之中。当我的女儿给我描述这个活动的时候,我被活动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所吸引。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双语演讲”,即同一个主题,中国学生用英语演讲,新加坡学生用中文演讲。两国的学生需要一对一搭档,共同配合来完成演讲。我的女儿告诉我,这是她参加过最有意思的活动,她因此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并在共同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有了深度的交流。这对于她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知晓中国习俗、理解中国思考习惯有非常大的帮助。Happy从2012年开始就没有间断过参加这个一年一度的活动,直到她上大学离开新加坡。而我的小女儿Bee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参加这个活动,直到今年她离开新加坡去英国读书。这个活动自2009年举办第一届开始,就已经在新加坡爆红,几乎所有的公立中小学校都会选拔和组织学生参加。从2012年到现在,这个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尽管经历了很多的坎坷、波折、困难,但创始人恬恬女士都坚定地带着公司向前走。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投非上市公司主要就是投资行业和人,我相信我的眼光是不会错的。我到现在都毫不吝啬地表达对这个活动和活动创始人恬恬女士的喜爱和褒奖。这次投资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逾十年间,我的两个女儿中文学得越来越好,在中国的朋友越来越多,对中国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而她们正带领着更多的“洋娃娃”加入这个活动,这个活动会成为世界青少年学习中文,结识中国朋友,理解中国的非常棒的窗口。投资教育行业从来不是短期获利,我更希望是厚积薄发,我看重的不仅仅是财务回报,更看重社会价值。《教育国际交流》:您曾在2023年的一场演讲中谈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十多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教育行动中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交流项目。您如何看待这些行动的影响力?您会考虑投资教育领域的“一带一路”项目吗?吉姆 · 罗杰斯:众所周知,我一直都很关注中国,“一带一路”是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重要倡议,在这个倡议下,其实我关注的不止是教育领域,值得关注的领域非常多。而说到教育,我不是专家,但我会和教育行业的人,和恬恬女士她们沟通,听她们的看法和意见。据我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内容包括促进“双向留学”,推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推广中文教育和提供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等等。我认为这些举措和项目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还深化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互融与人文交流。这些合作成果增强了“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发展能力,同时提升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共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因此,我对这些项目充满了兴趣。《教育国际交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国棠公司联合举办的GoodTalk(地球村)国际青少年双语演讲大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5届。今天看来,其作用和成果是否达到预期呢?作为该活动一直以来的关注者和支持者,您认为十多年来参与活动的中外青少年有何变化?吉姆 · 罗杰斯: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刘利民会长第一次会面时候的约定:“带领全世界学生共同学习第二语言。通过活动,让中国青少年走向世界,通过活动,让世界青少年了解中国······”今天,演讲大会已经举办了15届,举办国家包括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丹麦。我认为可以有更多国家加入进来,因为推动世界青少年学习第二语言,提升国际理解力是这个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凝聚力。而推动更多国家的青少年学习中文,则是因为随着中国在全球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影响力不断提升,学习中文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获取,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发表这个看法,因为我不仅是投资人,更是参与者的家长。我愿意用我的两个女儿的经历为例,来反映这个活动对参与其中的中外青少年的影响。她们两个在GoodTalk(地球村)国际青少年双语演讲大会上先后获得冠军,受到了中国国内和众多国外媒体的关注。十多年来,我亲眼看到并感受到了我的两个女儿通过参加这个活动而发生的巨大变化:她们不仅会“说”中文,她们通过演讲搭档的讨论合作, 还明白了需要“理解”中文。这个活动让她们持续拥有了一个非常棒的交流平台。我的两个女儿曾经都在新加坡读书,现在一个在英国读高中,一个在美国读大学,她们的“中文优势”帮助她们在校内外都获得过很多国际交流机会,也让她们的见识和成熟度高于同龄人。具体来说,学习中文的优势涵盖很多方面。首先是职业发展机遇。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世界青少年带来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掌握中文可以在跨国公司、中国企业或与中国合作的行业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我的大女儿Happy告诉我,会说中文是在外交、国际贸易、科技、旅游等领域中的绝对加分项。其次,学习中文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还可以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和文化精髓,拓宽认知边界。我小女儿Bee告诉我,中文的书写和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结构(如汉字、声调),学习中文锻炼了她的逻辑思维、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作为父亲,我希望她们可以建立全球化人脉网络,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我希望她们能够利用她们的语言优势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她们所处的校内外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我希望她们能够认识并欣赏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他们形成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为建立更和谐的全球社会做出贡献。我认为这个活动的群体可以再扩大一些,比如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的青少年,为什么不呢?▲ 吉姆 · 罗杰斯先生与参加演讲活动的学生在一起
《教育国际交流》:2018年,您出版了《最富足的投资》一书。该书既饱含了您作为父亲对女儿的爱,也通过“写给孩子的21条法则”表达了您对教育的丰富思考和独到见解。近年来,中国出现两个高频词“鸡娃”和“内卷”,中国家长和孩子都为学业和择业焦虑不已。假如请您给中国孩子写几条“法则”,您会给出哪些建议呢?吉姆 · 罗杰斯:我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教育家,但我相信自己的经历、阅历,以及对孩子们的爱,可以让我成为一个好父亲。我希望她们:1.坚持好奇心: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去发现未知事物;2.掌握外语:学习多种语言,尤其是中文等重要语言;3.勇于冒险:尝试新事物,体验未知,敢于面对挑战;6.关注世界变化:了解全球动态,关注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趋势;8.理解金钱:学习如何管理金钱,认识财富的重要性和局限性;9.做喜欢的事: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坚持兴趣和激情;12.坚持自律:设立目标并严格执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14.尊重他人: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学会尊重和包容;15.理解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了解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16.关心农业:关注农业和自然,因为它们是人类生存的根本;17.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以上我给予女儿的建议,我想也可以给到中国的孩子们。 《教育国际交流》:2023年以来,国际学生流动逐渐复苏,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自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重要倡议以来,已有约1.7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到中国,领略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文化。为此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发起了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Young Envoy Scholarships(YES)。您曾多次提到中文特有的词语“危机”,即危险与机遇并存。在您看来,当前国际学生流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您对这些参加YES项目,受中国文化吸引的美国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建议?吉姆 · 罗杰斯:对于国际学生来到中国交流学习,最大的挑战一定是语言。诚实地说,中文的复杂性(如声调和汉字)对很多国际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首先,即使具备基础中文能力,掌握生活用语和专业术语也需要时间。其次是文化差异的挑战,中国的社会礼仪、价值观(如集体主义)和饮食习惯可能与学生的原生文化有较大不同,适应新文化需要一定时间和努力。再者还有学术环境的差异挑战,中国高校注重集体学习和课堂纪律,与西方教育的自由讨论和开放性可能有所不同,我想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调整和适应的。1.可以接触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并参与这一重要市场,特别是在科技、金融和制造业领域的快速发展中找到机会。2.可以快速提升语言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习中文能为学生提供与中国相关的职业机会,同时培养他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沟通能力。3.有机会获得高质量教育:中国有许多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拥有一流的学术资源,尤其在工程、人工智能和中医学领域享有盛誉。总之,留学中国是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和丰富历史的难得机会,必定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更全面的全球公民。对即将来到中国留学的美国青少年的建议有很多,最重要一定是学习好中文,其次是尊重和了解文化差异,多多参加文化活动,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需要融入当地生活、抓住实习机会,积累实用经验,将留学经历作为探索全球化的机会,结合自身背景,思考如何将中美文化和资源融合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去。(采访整理:卜焕芳,《教育国际交流》执行主编;李荷,《教育国际交流》编辑)
■ 本文刊登于《教育国际交流》2025年第2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文章:
《教育国际交流》| 贵州省教育厅: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奋力打造西部内陆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
《教育国际交流》| 张东刚:为推进全球治理贡献高校力量
《教育国际交流》| 章熙春: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理论溯源与中国创新——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为例
《教育国际交流》| 周洪宇:站在人类历史拐点探求全球教育治理之道
《教育国际交流》| 任友群: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点击“来稿摘编”。
扫一扫以上二维码
订阅2025年《教育国际交流》期刊
《教育国际交流》双月刊
CN 10-1836/G4
ISSN 2097-2377
邮发代号:82-522
投稿邮箱|editor@ceaie.edu.cn
订阅邮箱|dingyue@ceaie.edu.cn
广告邮箱|ad@ceaie.edu.cn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